上海徐汇区一块地,拍了个全国纪录!楼面价直接干到20万一平米!20万啊!不是20块,不是2000,是20万!一平米地,够你在三四线城市付个首付了,够你买辆不错的车了,够你全家出去浪一圈还能剩点!现在就这么个水泥地盈利网,啥都还没盖呢,就值这个价了!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,手里的手机差点没拿稳?这哪是拍地啊,这简直是在拍卖“城市入场券”,而且还是VIP中的战斗VIP!
先给不明白的朋友科普一下,啥叫“楼面价”?说白了就是开发商买这块地,平均到每平米建筑面积上的成本。20万/㎡的楼面价,意味着将来这房子盖起来,光土地成本就20万,再加上盖楼的钱、交税、开发商利润……你猜这房子得卖多少钱?保守估计,没有个30万/㎡,开发商怕是得哭着回家!30万/㎡是个什么概念?一套100平米的房子,3000万!普通人月薪1万,不吃不喝得干250年!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干,干到现在都不够!这哪是买房啊,这是买个“祖宗”供着吧?
咱先别激动,冷静下来想想:这地到底有啥魔力,能卖这么贵?徐汇区嘛,上海的“宇宙中心”之一,地段确实牛。滨江、徐家汇、衡山路,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自带光环。这次拍的地块据说离黄浦江不远,旁边还有地铁,配套设施那是相当成熟。但再成熟,它也是块地啊!又不是镶了金边,又不是地下埋了金矿,凭啥值20万/㎡?难道现在的地都按“平方”论斤卖了?
有人说,这是因为上海有钱啊,有钱人多啊,不差钱!这话不假,但再有钱也得讲点基本法吧?20万/㎡的楼面价,已经超过了很多城市的房价总和。你去看看杭州、南京、成都这些新一线城市,核心地段房价也就5万-10万/㎡,上海这地还没盖房就20万了,这不是离谱,这是离谱他妈妈给离谱开门——离谱到家了!
更有意思的是,这次拿地的开发商,又是国企。你没看错,又是“国家队”出手了。这几年土拍市场,国企就跟开了挂一样,哪儿贵往哪儿冲,什么地王都敢接。有人说这是“托底”,怕市场冷下来;也有人说这是“不差钱”,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。不管咋说,国企这么一掺和盈利网,普通开发商只能在旁边喊“666”了。但问题是,国企拿了地,盖了房,最后卖给谁呢?总不能左手倒右手,自己玩自己吧?
咱再往深了想,这20万/㎡的地王,到底是谁在“买单”?表面上看是开发商,但开发商的钱从哪儿来?还不是从银行贷的,或者从购房者手里赚的。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,还得是老百姓掏钱。你想想,将来这房子卖30万/㎡,谁会买?肯定不是咱这种月薪几千上万的普通人。要么是超级富豪,买来当资产配置;要么是跨国公司,买来当总部;要么是一些“神秘买家”,咱也不敢问,咱也不敢说。但不管是谁买,这都意味着上海的房地产市场,正在变成“富人的游戏”,普通人只能在旁边当观众,连门票都买不起。
有人可能会说:“关我屁事,我又不在上海买房!” 你可别天真了,上海作为全国楼市的“风向标”,它打个喷嚏,全国都得感冒。这边20万/㎡的地王一出来,其他城市的开发商眼睛都亮了:“你看上海都这么贵了,我们这儿涨点价不过分吧?” 到时候,二线城市跟着涨,三线城市跟着起哄,最后受伤的还是普通老百姓。你以为你不在上海就没事了?你所在的城市,房价可能正在偷偷“学习”上海呢!
更让人扎心的是,咱们的工资条,跟房价简直是“龟兔赛跑”——房价是兔子,嗖嗖往前冲;工资是乌龟,慢慢悠悠爬。十年前,上海房价1万/㎡的时候,工资可能5000;现在房价10万/㎡了,工资涨到1万了吗?就算涨到1万,房价翻了10倍,工资才翻了2倍,这差距不是越拉越大吗?现在又来个20万/㎡的地王,将来工资得涨到多少才能跟上?难道真要让我们“向天再借五百年”,才能买得起一套房?
有人说,这是市场行为,供需决定价格盈利网,你管不着。这话听着有道理,但房地产市场啥时候真的完全“市场化”过?土地是国家的,银行是国家的,政策说变就变,怎么到了涨价的时候就成“市场行为”了?再说了,供需关系也得看“谁的需求”。是真正想买房住的人多,还是想炒房赚钱的人多?如果都是炒房的在买,那这市场就是个“泡沫游戏”,迟早得破!
咱再看看上海的人口结构。这些年上海一直在“抢人”,吸引年轻人落户,但年轻人来了之后,首先面对的就是高房价。20万/㎡的地王,意味着将来的房租也得跟着涨。年轻人本来工资就不高,除去房租、吃饭、交通,基本就是“月光族”,拿什么结婚生子?拿什么消费升级?最后要么是“逃离北上广”,要么是“啃老”买房,要么就是一辈子租房。这样下去,上海的活力在哪儿?创新力在哪儿?难道靠一群“房奴”和“炒房客”支撑城市发展吗?
还有人说,这地王旁边有学校、有医院、有地铁,是“稀缺资源”。没错,优质资源是稀缺,但稀缺资源就该卖天价吗?教育、医疗这些本来是公共服务,现在却成了“房价的附属品”,你想让孩子上好学校,就得买高价学区房;你想离医院近点,就得买高价房。这不是把公共资源“明码标价”了吗?普通人凭啥就不能享受优质资源?就因为没钱买高价房?这公平吗?
当然了,也有乐观的人说,地王也可能“烂尾”。毕竟20万/㎡的楼面价,风险太大了,万一将来卖不出去,开发商就得亏得底朝天。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“地王变荒地”的例子。但问题是,开发商亏了钱,最后谁来买单?还不是银行坏账,最后国家来兜底?国家的钱从哪儿来?还不是纳税人的钱!羊毛出在羊身上,绕了一圈,最后还是我们普通人遭殃!
说到底,20万/㎡的地王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房地产市场的疯狂,也照出了普通人的无奈。我们不是反对城市发展,不是反对房价上涨,而是反对这种脱离实际、疯狂炒作的“虚高”。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,这句话说了多少年了,但为啥总有人不听呢?是利益太大,还是监管太难?
最后,咱也别太悲观。毕竟20万/㎡的地王只是个案,不是上海所有地方都这样,更不是全国都这样。但它释放的信号很危险:如果任由这种“天价地”横行,最后受伤的不仅是购房者,还有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。希望有关部门能管管,别让房地产变成“割韭菜”的工具,给普通人留点希望,给城市留点活力。不然的话,再过几年,可能真的要“举全国之力,也买不起上海一套房”了!
行了,吐槽了这么多,心里舒服点了吗?反正我是舒服多了。最后问一句:如果你有20万,你是愿意在上海买一平米地,还是回老家买一套房?评论区告诉我!
作者声明:作品含AI生成内容
嘉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